在互联网诞生初期,有这么一句话广为流传:「在互联网上,没人知道你是一条狗(On the Internet, nobody knows you’re a dog)」。
这句话本身是《纽约客》1993年7月5日刊登的一则漫画的标题,漫画中有两条狗,一条坐在计算机前的一张椅子上,与坐在地板上的另一条狗说出了这句「经典名言」。
图片源:网络
得益于这句话,这幅漫画成了《纽约客》被重印最多的一则漫画,部分人士认为这则漫画体现了一种对互联网的理解,强调了用户能够以一种不透露个人信息的方式来发送或接受信息的能力。
但好景不长,由于互联网数字身份的缺位,诸如网络暴力、人肉搜索等行为开始疯狂,这句话也成了当时混乱局面的写照。
在Bruce Schneier《我们的信任:为什么有时信任,有时不信任(Liars and Outliers)》一书中,作者作为美国密码学学者、资讯安全专家,阐述了四种不同的社会压力:道德压力、名誉压力、制度压力和防护机制。
他认为社会压力是信任的起源,有了这些压力,个体的行为才会被约束,群体才能够协作。
这就不难理解互联网初期野蛮生长的现象,正是因为数字世界的身份与现实社会脱节,才导致现实中的压力无法平移到网络上,以至于这里成了信任亟待重塑和再造的莽原。
众所周知,「身份」一词涵盖了囊括社会、文化、地域、心理、政治、信仰等多个维度的范围,是「与某一实体相关的属性集」,这一实体可以是人、机构、应用或设备。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网络实名制被提了出来。毕竟从古至今,以身份识别为基础的信任系统就伴随着人类社会发展。
照片、文书,以及信用的结合便创造了现代身份系统,并沿用至今,成了公民进入经济体系,确认对社会贡献的工具。
截至2021年3月31日,全球有近三分之二(65.6%)的互联网用户,各式丰富的互联网应用和服务通过计算机设备将数字生活与现实生活相融合,与数以万计的用户、企业和机构时刻进行互动。
在这一互动中,产生了两种数字身份模式,一是互联网传统账号模式,二是一键登录。
传统账号模式下,我们在使用不同网站、应用时,它们都有自己独立的一套身份注册和登录系统。
实际上就是,我们把身份信息提供给服务提供商,服务提供商创建了ID,接着把ID借给我们,我们产生的数据存储在它们的服务器上。这一模式带来的弊端是每个应用都需要创建账户,账户越多,管理越混乱。
由此第二种一键登录模式应运而生。简单来说,就是我们把数据上传给某个登录服务提供商的中心系统,经个人授权,由它把个人数据提供给第三方。
例如我们目前普遍接受的通过微信、支付宝、Facebook、Twitter等大平台提供的账号ID一键登录各种不同应用的服务。
Copyright 2015-2022 上市公司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12018864号-25 联系邮箱:29 13 23 6 @qq.com